鎘污染土壤選用氨基酸鹽淋洗修復效果研究
土壤淋洗技術是應用最廣,技術最成熟、可徹底去除土壤中重金屬的技術之一。其原理是通過解吸和增溶作用將結合在土壤上的污染物轉移到液相中,從而從土壤中將其去除。對于現(xiàn)有的淋洗技術而言,最重要的是淋洗劑的選擇。常用的淋洗劑有無機酸、有機酸、無機鹽、螯合劑和表面活性劑等。為了尋找高效、成本低且對土壤環(huán)境破壞較小的淋洗劑,相關研究人員以2種氨基酸鹽[ Gly ][Cl]和[ Gly][NO3 ]為淋洗劑,探究其去除土壤中鎘的可行性,并測試不同淋洗劑濃度、淋洗時間和液-土質量比條件下對鎘的去除率,探究淋洗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進一步研究氨基酸鹽對土壤的修復效果。
氨基酸鹽作為一種有機鹽,具有無毒無害、易生物降解、制備簡單、.成本比生物螯合劑等天然材料低的優(yōu)點。氨基酸鹽是強酸弱堿鹽,,其水溶液具有一定的酸性,陽離子中含有可與金屬離子形成配位鍵的氨基和羧基川。因此,氨基酸鹽作為淋洗劑,可發(fā)揮與無機鹽和有機酸類似的作用,從而洗脫土壤中的重金屬。
經試驗得出結論如下:
氨基酸鹽淋洗土壤后,對土壤的pH值和有效鉀降低顯著,但有機質,堿解氮和速效磷含量顯著提高,且對土壤物理結構破壞小。因此,氨基酸鹽作為土壤淋洗劑,用于修復鎘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工程應用前景。
近些年,鎘污染事件常有發(fā)生,鎘污染源主要是來自工業(yè)上采礦、選礦、有色金屬冶煉、電鍍等排放的“三廢”。重金屬元素鎘一旦進入土壤便會長時間滯留在耕作層中。由于它移動緩慢,故一般不會對地下水產生污染。受鎘污染的農田,鎘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層,越向下越少。一般距污染源越近的土壤,污染越嚴重。土壤中的鎘可在生物體內富集,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引起慢性中毒。所以,鎘污染土壤修復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課題。
在土壤淋洗修復案例中,淋洗裝備趨于模塊化,淋洗液的處理一定要謹慎,以免造成土壤二次污染。如果淋洗劑選擇不好,將會造成土壤結構破壞、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生物活性受影響等問題。